AIEO:比AI幻觉更危险,你的搜索结果正在被批量"投毒"
2025年初deepseek爆火,AI应用使用量随之大幅上涨,deepseek应用短时间内下载数亿次,腾讯元宝、纳米AI等部署其满血版的应用月活也显著提升。如今,几乎所有AI应用都具备联网搜索功能,大模型结合网络文章能持续获取新知识,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答案。相较于夹杂大量广告的传统搜索,AI搜索能精准回应用户需求,更受青睐,传统搜索逐渐式微。
然而,看似美好的AI搜索背后,隐藏着巨大危机。若网络环境被大量刻意投放的文章充斥,AI搜索结果必将受影响。以男士洗面奶为例,有人利用AI生成问答文章,自问自答将想宣传的A产品置于首位,当用户通过AI搜索相关问题时,AI就更可能引用这些文章,进而推荐A产品。
随着AI搜索类应用的广泛使用,不少企业开始尝试新玩法——AIEO,即人工智能引擎优化。它与传统的SEO相似,SEO是利用搜索引擎规则调整网站或网页内容以提高自然排名,而AIEO则是利用AI大模型和AI搜索工作机制,通过生成并分发大量内容来影响AI输出结果。其更注重通过影响输出引导、改变用户认知和决策,实现品牌传播和销售转化。
但AIEO带来的是互联网环境污染与认知操纵问题。厂家利用AI生成产品介绍、案例分析、用户故事等宣传内容并发布在各大平台,会污染互联网环境,人们通过AI得到的答案将是被刻意引导的结果。而且,由于AI能准确回应用户需求,这种方法有机会快速在用户脑海中建立品牌认知。在舆论引导、新闻发布等领域,类似情况同样存在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互联网环境被污染,基于互联网数据训练的大模型可能进一步受这些数据影响。用户很难分清某篇文章是真实体验分享还是AI生成的批量内容,判断成本极高。
值得庆幸的是,国家已对此做出响应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,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,要求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,以减少虚假信息传播、破坏网络生态等问题。
然而,AI生成内容成本低,监管难度极高,要规范其使用任重道远。落实标识规范应用不能仅靠法律法规约束,行业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,维护共同的网络环境。否则,我们的搜索结果将被批量“投毒”,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被他人操纵的虚幻景象。
到此这篇关于“AIEO”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,更多有关AIEO的内容请浏览海鹦云控股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推荐文章,希望企业主们以后多多支持海鹦云控股!